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 > 正文

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搜狐视频

  • 游戏
  • 2025-05-18 02:47:34
  • 6
摘要: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电化教育研究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电化教育研究的知识,包括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的问题都会给...

大家好 ,如果您还对电化教育研究不太了解 ,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电化教育研究的知识,包括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 ,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电化学教育研究 是什么类型期刊
  2. 电化教育研究的投稿须知
  3. 教育传播学论文

一、电化学教育研究 是什么类型期刊

1 、《电化教育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师范大学主办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搜狐视频

2 、《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读者遍及英、美、日 、荷兰、韩、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 、台湾等地区 ,是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之称誉,倍受国内外数万读者的倾心和爱戴 。

3、《电化教育研究》是国家级学术刊物 ,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4、《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关注国内外电化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 、电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等。主要面向各大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各级政府教育部门 、各地电化教育馆 、中小学教师以及一切热爱、关心电化教育事业的读者 。

5、《电化教育研究》设有“理论探讨 ”“环境建设与资源”“课程与教学”“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网络教育”“中小学电教”“历史与国际比较 ”等栏目。

6 、《电化教育研究》是月刊 ,每月1日在兰州出版发行 ,128页,全彩印刷,国际标准大16开本 ,国内定价每册15元,全年定价180元。国内邮发代号:54-82;国外代号:DK6200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201054000003。

二、电化教育研究的投稿须知

1.1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包括不同文种)、重复内容多次投稿 。蒙混刊用一经发现,稿件将按退稿处理 ,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会员期刊。抄袭或一稿多投的作者其作品3年内将不被录用。

1.2稿件处理流程及结果作者可在本刊稿件处理平台查询,3个月内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 。个别稿件处理时间可能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撤稿 ,请从稿件处理平台撤稿后,再进行处理。本刊决定录用稿件,将通过本刊专用电子邮箱通知作者(如需“用稿通知”者另寄)。

1.3论文文责自负 ,杂志社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 、文字性修改,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 。

1.4论文发表后,著作权属于杂志社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 。

1.5该刊已入编国内著名数据库(CNKI、万方、CSSCI等) ,凡向本刊投稿者 ,如无特别声明,即认为作者同意该刊向与该刊有协议的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单位授权使用你的文章。如不同意,请投稿时予以说明。

1.6录用稿件酌收刊登版面费 ,并向作者赠送当期该刊5册 。

三 、教育传播学论文

1、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主要从理论的角度 ,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

2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在我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短暂的研究热潮,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的基础 。然而 ,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却失去了热情。本文对《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自创刊以来刊发的88篇教育传播学研究主题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研究数量分布、研究主题、作者进行考察 ,找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及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 。

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搜狐视频

3 、国外的教育传播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

4、19世纪末以来 ,开始新技术革命,电子传播媒体陆续

5、进入教育领域,到20世纪40年代 ,越来越先进的电

6 、子媒体大量涌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媒体的功能、效果、媒体与教育者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人们试图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开始了教育传播学的研究 。

7 、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传播学学科的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多次访问我国,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学者余也鲁教授在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向我国电教工作者介绍西方传播学的思想,专门讲述了教育传播学的相关内容。1982

8、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 ,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一

9 、本文作者: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

10、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 ,邀请施拉姆博士和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参加的有来自全国的电教工作者300余人 。讲习班进行了6天,内容共7讲:1.怎样克服对新教育科技的阻力;2.怎样选择教学媒体;3.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4.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5.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6.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7.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威尔伯・施拉姆对我国在传播学的引进和树立教育传播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传播学研究主题作内容分析 ,这些研究论文题目的中心词表达的含义基本能反映该文章的研究主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基本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有关随笔和札记也包括在内(此类文章共5篇) ,如1984年第6期《中国电化教育》刊载的邱质朴、刘万年的报道《希望她能再来中国———记美国教育传播学专家乔安・顿博士》 。

11、分析维度为《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不两本核心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所有教育传播学论少同志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并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传文的数量分布 、研究内容 、作者所属机构等几个方面。

12、数据统计和分析及图表产生采用Excel。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的电教工作者(二)研究结论与分析

13、发表了一些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重要1.《

14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的教育传播学教材 。其中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主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育传播学相编的《教育传播学》

15、 ,前后共两个版本(1995年版和关的研究论文88篇。其中 ,1995年前共计45篇,此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

16、后,共计43篇,而在1994年前 ,这两本期刊均为双月完善地阐述教育传播理论的教材,奠定了我国教育传刊,(《中国电化教育》199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电播学研究的基础。还有邵培仁主编的《教育传播学》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所以,相对(199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魏奇和钟志贤主编的来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传播学》(1992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高蕴奇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是占有比此后更重要的位置。

17 、等编著的《教育传播学》(1992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这些教育传播学教材的出版,对于教育传播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与此同时 ,我国的教育刊物特别是电教刊物,如《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即《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改名)、《外语电化教学》等 ,也陆续发

关于本次电化教育研究和电化教育研究是c刊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

发表评论